為提供您更佳的服務,本網站使用 Cookies。當您使用本網站,即表示您同意 Cookies 技術支援。更多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聲明確定

王禹軒

王禹軒

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通所F組副工程師

現為工業技術研究院資通所 F 組工程師,致力於研究資訊系統安全,期望透過存取控制來保障系統內部資產的機密性、完整性與可用性。

發光吧!臺灣資安研究員
  • 5 月 6 日 星期四
  • 14:45 - 15:15
  • 7F 701G

資通訊設備資安政策的抉擇

多虧現今資安意識的普及和成長,經過安全與便利的權衡,大部分的人較願意接受輕量化的存取控制機制,例如應用程式白名單。此類機制會在應用程式執行時被系統偵測,檢視其是否屬於白名單內之程式,接着判斷允許或阻擋執行。此種簡易的概念贏得許多人支持,為了支持此概念,我們先捨棄 Reference Policy,並基於 SELinux 來從頭做出所謂 WhiteList Policy,我們的實驗表達出下列 3 個觀點。

1. 是 Policy 決定是否簡單使用與否,而不是 SELinux 機制。

2. 資安解決方案是從許多方面的觀點權衡而來,尤其是便利性與完全性。

3. 概念簡單的應用程式白名單也存在理論與實務的間隔。


我們花了幾個禮拜的時間在 Ubuntu 18.04 上建制 WhiteList Policy,起初直覺的將世界一分為二,白名單內與外,好與壞,能做任何事與不能做任何事,Policy 精簡到包含宣告只有 10 幾行規則,運行時被建立的新檔案預設被標籤為白名單外。很快的,我們在開機流程發現,處處存在着灰色空間,許多的應用程式會在運行時建立檔案並且執行它,例如 systemd 和 gnome-shell 在 /tmp 底下產生並使用許多暫時檔案,當然這些暫時檔案並不存在於白名單中,這也導致我們需要宣告一些新標籤。

從我們的實驗中可以得知 WhiteList Policy 的變化,從 2 個標籤到 8 個以上的標籤以及許多因應而生的存取控制規則,這些變化不斷朝向least privilege 的概念前進,都只是為了能讓系統正常的運作在白名單機制之下。

中階等級
Access ControlApplication SecurityEndpoint Security
觀看完整介紹